作者:張軒瑞(Arithen Jacks Zhang)
新視野:西元十九世紀晚期歐洲美術界的代表─印象派(Impressionism)
__西洋的美術在西元十六世紀至西元十九世紀以前,都著重在人物與背景的擬真技巧,因此透過視覺透視畫作技術,讓畫中人事物都能達到逼真效果,但是在西元十九世紀因照像機的發明,使得傳統畫作技術受到嚴重挑戰,因此有些畫家採用特殊的畫作技巧,讓作品能呈現特殊的樣貌,因此就有印象派(Impressionism)的產生。
__其實印象派(Impressionism)所使用的創新作法,只不過是利用光學對色彩的折射原理來製作繪圖,因為當時歐洲科學對光學折射與色彩之間的明暗度已經有詳細解說,因此印象派(Impressionism)畫家只是利用兩種顏色的混著技巧,在畫面上製作出朦朧效果,譬如說用黃色和藍色相互混色成綠色,從遠看會看成綠色,但是近看卻事黃色與藍色相互搭配的畫面,而這種技術當時被保守派畫家嚴重批評,並說那種畫面只是給人產生印象效果,因此才會有這種名稱出現。
__但隨著照相機的技術越來越高明,傳統的畫法勢必遭受淘汰,因此美術家為了要突破畫作技術,拋棄擬真技術而轉而用內心投射想法來創作畫面,因此到了西元二十世紀後,美術到達內新抽象的境界,講求著是畫家內心的想法,而對於畫作技巧反而是次要技術。
__印象派(Impressionism)代表作品─莫內(Claude Monet)(註一二八)的「印象‧日出」(Impression, soleil levant):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