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張軒瑞(Arithen Jacks Zhang)


1. 序章


__自從拿破崙〈Napoleon Bonaparte〉(註一)於西元1799年取得法國最高統治者,並在西元1802年稱帝,成立法蘭西第一帝國(First French Empire)(註二),歐洲保守勢利國家紛紛連續七次組成反法同盟(Anti-French coalition)(註三),於第七次反法同盟(Anti-French coalition)(註三)中打敗拿破崙〈Napoleon Bonaparte〉(註一),並且復辟法國原先的舊王朝—波旁王朝〈Maison de Bourbon〉(註四)。


__雖然法國恢復舊有體制,但因舊體制無法跟上新時代快速轉變的觀念,外加在西元1830年查理十世(Charles X)(註五)想恢復舊秩序,以致於在人民極大不滿下,爆發了七月革命(July Revolution)(註六),推翻了查理十世(Charles X)(註五)的專制統治,另安排波旁王朝〈Maison de Bourbon〉(註四)的皇室成員—路易-菲利普一世(Louis-Philippe I)(註七)來接掌法國統治,但是百姓在長年處在高攀不下的失業率,以及政府施政搖擺不定,終於於西元1842年爆發二月革命(French Revolution of 1848)(註八),皇室成員被推翻,新政府成立法國第二共和國(French Second Republic)(註九)。


__而這兩次在法國所造成的革命運動,後來激發許多歐洲各國自由份子和人民,因此歐洲各地紛紛爆發一連串的革命運動,迫使部分歐洲以君主制(Monarchy)(註十)為主的國家被迫成立國會〈Parliament〉(註十一),並被迫實施自由制度,讓人民可以自由發表意見、出版刊物,而不會受到政府嚴厲的控制。


__而這些現象也刺激「浪漫主義」(Romanticism)(註十二)派創作者,他們藉由文字、繪畫和音樂來表現這股自由風氣,而在音樂表現上也促進浪漫樂派(Romantic music)(註十二)的誕生,本人在前一章節已經探討浪漫樂派(Romantic music)(註十二)管弦樂(Orchestra)(註十三)的特性(註十四),這個章節會探討浪漫樂派(Romantic music)(註十二)在鋼琴(piano)作品(註十五)、室內樂(Chamber music)(註十六)作品(註十七),以及獨特聲樂作品—藝術歌曲(Lieder)(註十八)的發展,並且還會講解鋼琴(piano)在西元十九世紀的演變過程,讓讀者可以一窺這個時期音樂的進展和特性。


本篇重點:
1.因為歐洲各地在西元1830年和1848年相繼爆發革命運動,促使「浪漫主義」(Romanticism)派創作者,藉由文字、繪畫和音樂來表現這股由風氣,而在音樂表現上也促進浪漫樂派(Romantic music)的誕生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rithen 的頭像
    Arithen

    Arithen音樂天地

    Arit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