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張軒瑞(Arithen Jacks Zhang)
1. 序章
__時間進展到西元1789年,此時法國正發生震撼全歐洲的事件—法國大革命〈French Revolution〉(註一),故事的遠因是法國貴族與基督舊教(Catholicism,又稱天主教。)(註二)神職人員享有極高的特權和免繳稅金,而平民百姓非但沒有基本權力可享,還得要擔負極大的稅金來支撐國家,這使得法國已經逐漸不安,外加連續的對外征戰,以及國王—路易十六(Louis XVI)(註三)的施政失當,導致國內爆發有史以來的大暴動,先是平民攻佔巴士底監獄(Bastille)(註四),再來是新的執政者把國王—路易十六(Louis XVI)(註三),以及王后—瑪麗‧安東娃妮特(Marie Antoinette)(註五)加以斬首,並實行十年的恐怖政治,直到拿破崙〈Napoleon Bonaparte〉(註六)執掌法國最高領袖地位,才讓法國再次成為強大的共和政體(Republic Regime)(註七)國家。
__而當拿破崙〈Napoleon Bonaparte〉(註六)帶著民主思潮,揮軍朝向歐洲大陸進行時,不但有許多熱愛自由的知識份子擁戴他,更讓一位當時還不是很有名氣的德國作曲家—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)(註八)譜出一首名流青史的交響曲(Symphony)(註九)作品。可惜不久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)(註八)聽到拿破崙〈Napoleon Bonaparte〉(註六)稱帝的消息,一度想銷毀這部作品,好在在朋友的勸說下,勉強保留這份作品,並在奧地利(Austria)(註十)進行首演。
__本章節將把重點擺在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)(註八)的一生,並且針對他三個作曲時期來進行介紹與分析,讓讀者可以知道這位把音樂如何從只有貴族可以欣賞的階級,真正拉進到普通百姓可以雅俗共賞的新階段。
本篇重點:
1.當法國發生法國大革命〈French Revolution〉之後,在短短十年內就由拿破崙〈Napoleon Bonaparte〉所執掌政權,並且把民主思潮帶到歐洲大陸,同時也影響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—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)。
- Oct 14 Sun 2012 10:21
十五、浪漫樂派的創始者—貝多芬 第一項目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