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張軒瑞(Arithen Jacks Zhang)
附註一:古希臘(Ancient Greece)樂器:奇薩拉琴(Kithara)和古希臘豎笛(Aulos)
__我們可以從早期的音樂活動當中,可以看出音樂和宗教儀式是不可分割的。在古希臘時代(Ancient Greece)(註十一),里拉琴(lyre)(註五十三)則成為太陽神阿波羅〈Apollo〉(註三十)的專有樂器,而古希臘豎笛(alos)則成為酒神狄奧尼索斯(Dionysus)(註七十六)專屬的樂器。這兩種樂器可能是從小亞細亞傳到希臘的;它們可以單獨獨奏,也可以詩人在吟唱詩歌時充當伴奏樂器來使用。
__在撥奏樂器方面,最常見的就是和里拉琴(lyre)(註五十三)性質相同,但體型較大的奇薩拉琴(kithara)。這把樂器的琴弦通常是由五根到七根所組成(但到後來也有十一弦組成的),而在吹奏樂器方面,最常見的就是古希臘豎笛,通常是單簧或雙簧為主(不過常見的是雙簧),由於其長相很像直笛,常常被大眾誤認為是雙管直笛。
__而這兩種樂器當中,通常古希臘豎笛在公眾場合用的次數比較多,除了當作歌手在吟唱時當作伴奏樂器,另外在祭祀酒神以及戲劇演出時也會充當樂器伴奏,尤其是一些古希臘有名的悲劇在演出時,其合唱團在唱頌劇情時就會用古希臘豎笛來當作配器伴奏。
__另外這兩種樂器,從西元前六世紀開始(甚至更早),通常都是單獨使用,從來沒有一起合奏,因為這兩者的器樂演奏者彼此會互相競爭,尤其是在大型音樂比賽當中,使用這兩種樂器的比賽演奏者常常是眾人注目的焦點。
__然而因這種類型的比賽逐漸激烈,吸引越來越多觀賞者來欣賞,導致演奏者所使用的演奏技巧越來越快速且艱難,促使古希臘音樂越來越畸形化,這也使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)(註四十七)開始提倡音樂應該要反璞歸真,同時他也倡導孩子在學音樂時,身為教育者應該要灌輸給孩子最基本的音樂本質。
__儘管古希臘時期(Ancient Greece)(註十一)音樂演變成類似現在流行音樂的特質,同時傳至古羅馬時期(Ancient Rome)(註十二)代因古羅馬帝國(Roman Empire)(註十七)滅亡而失傳,迫使我們無法全面瞭解那時代的音樂,也無法體會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)(註四十七)那時所抱怨的音樂性質為何,但是古希臘時期(Ancient Greece)(註十一)的音樂的基本面卻傳至於後世,同時也讓歐洲音樂開始系統和理論化,並且傳遍於全世界。
__古希臘豎笛(Aulos):
__奇薩拉琴(Kithara):
本篇重點:
1.古希臘時代(Ancient Greece)最常用的兩種樂器:里拉琴(lyre)和古希臘豎笛(aulos)
2.古希臘(Ancient Greece)樂器在撥奏樂器方面,最常見的就是里拉琴(lyre)和性質相同但體型較大的奇薩拉琴(kithara),其琴弦通常是由五根到七根所組成(但到後來也有十一弦組成的)。
3.古希臘(Ancient Greece)樂器在吹奏樂器方面,最常見的就是古希臘豎笛(aulos),通常是單簧或雙簧為主(不過常見的是雙簧),由於其長相很像直笛,常常被大眾誤認為是雙管直笛。
4.古希臘時代(Ancient Greece)經常舉辦音樂比賽,而且所指定的比賽樂器通常是里拉琴和古希臘豎笛(aulos)。
5.由於比賽時觀眾越來越多,導致比賽競爭逐漸激烈,間接導致古希臘音樂逐漸畸形化,也促使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)開始提倡音樂應反璞歸真,同時也應該注重音樂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