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張軒瑞(Arithen Jacks Zhang)
3. 早期基督教(Early Christianity)音樂在思想方面的成就
__西元第五世紀,古羅馬帝國(Roman Empire)(註十七)雖表面上統治歐亞非三處領土,然而在權利及財富上卻日漸凋落,而且在外交上面臨北方和東方蠻族的侵擾,以致於政權面臨瓦解,迫使古羅馬帝國(Roman Empire)(註十七)分裂為東西兩國,並且西羅馬帝國〈Western Roman Empire〉(註七十七)因蠻族入侵而在西元476年被消滅,同時也被分裂為許多小國家,讓歐洲正式進入中世紀時期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;而歐洲因這群由蠻族統治的小國家,在漫長幾百年的分裂與合併,才統整形成現代許多國家的樣貌。
__儘管古羅馬帝國(Roman Empire)(註十七)因蠻族入侵而遭到滅亡,但基督教會(Catholic Church)(註七十八)卻因古羅馬帝國(Roman Empire)(註十八)的衰落而強大起來,並且漸漸受到許多人民的支持而讓歐洲社會開始凝聚起來,並從而成為十個世紀以來的主流價值。
__而在西羅馬帝國〈Western Roman Empire〉(註七十七)滅亡之後,羅馬教宗(Papa)(註二十五)便成為主導歐洲社會的核心領袖;而羅馬教宗(Papa)(註二十五)除了管理基督教會(Catholic Church)(註七十八),並吩咐神職人員整理聖經(The Bible)(註七十九),同時也率領教會人士教導百姓接觸宗教,並把宗教納入生活的一部份,進而讓歐洲成為宗教治國的理想社會。
__而隨著神職人員把聖經翻譯成拉丁文(Lingua Latina)(註十八)時,他們也瞭解音樂當地人民的影響力,同時也贊同古希臘時期(Ancient Greece)(註十一)學者所提出的音樂善惡說及音樂教化說,嘗試著把聖經(The Bible)(註七十九)的詩句透過音樂來傳達給民眾。
__只是我們現在所體會的音樂思想,在當時中世紀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哲學家及基督教會(Catholic Church)(註七十八)眼中是邪惡且不堪入耳,甚至被認為是邪道;然而無論過去和現代人們對音樂的看法是如何,音樂的基本本質還是相同的,好聽的音樂能帶來愉悅,不好聽的音樂能帶來悲憤,只不過每個時代的人們對音樂的看法有所不一。
__而中世紀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的人民也因受到基督教會(Catholic Church)(註七十八)宗教治國的影響,其思想方面略微狹隘,連帶的音樂也因要崇拜上帝(God)(註八十)而受到單一呆板的制約,促使有些學者開始探討人的本性,同時也因十字軍東征(Cruciata)(註八十一)的結果,讓新的文化思想匯入歐洲,讓歐洲帶動起不一樣的風氣,並間接開創文藝復興(Rinascimento)(註七十四)及人文主義〈Humanism〉(註七十五)的興起和發展,同時也帶動宗教改革(Protestant Reformation)(註八十二)的思潮。
__然而無論我們是用現在的角度來看中世紀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,並且論定中世紀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看法是相當過時且不合乎人性,在那個充滿戰亂且不安定的年代,基督教會(Catholic Church)(註七十八)畢竟保存大量的文化資料,例如藝術、文學和音樂,而且這些資料也影響後世對歷史文化的演變,以及人究竟在這世間上所扮演的角色。
__至於中世紀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基督教會(Catholic Church)(註七十八)人士對音樂看法如何,我們可以從羅馬教宗(Papa)(註二十五)聖‧奧古斯丁(St. Augustine)(註八十三)的自白書信當中,可以看出那時代的知識份子對音樂的相關想法。
__以下是聖‧奧古斯丁(St. Augustine)(註八十二)對音樂的看法:
__當我年輕時,第一次在教會唱聖歌時,我因聽到這股響徹雲霄的聲音,而不得不感動而掉下眼淚,我承認教會所使用的調式和拉丁語詞,的確啟發我對宗教的熱誠,而這股熱誠讓我即時當上教會的最高領導者,也會認為如果一天沒聽到這股清麗的唱歌聲音,就會覺得相當難受。
__而由於我這樣的個性,所以我每次聽到聖歌時,都會不由自主的發出燦爛的微笑,儘管我身為最高領導者,是不能隨意憑感覺而做出錯誤的判斷,但我還是樂見教會音樂帶領我們傾聽上帝的歌聲。
__然而我承認我還是有人性的一面,我依然喜歡民間音樂,特別是教會不允許神職人員所唱,並且被稱作「靡靡之音」的音樂,因為那裡有許多我從未聽過,甚至被感動過的音樂。因此我只能跟世人說:「請大家用真情的眼神看著我,並且感受我的心情,我們應該要感謝上帝,因為祂的眷戀,讓我們能夠感受發自內心的音樂。」
__只不過我這樣一講,私底下難免會有不一樣的聲音傳入我的耳裡,因此主啊!請您憐憫我、醫治我,並且讓我能針對我心中的弱點,用音樂來加以克制吧!
__儘管中世紀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無論在文化傳遞與進展上,都無法和上個世紀—古羅馬帝國(Roman Empire)(註十七)那麼順遂,特別是當西羅馬帝國〈Western Roman Empire〉(註七十七)滅亡,野蠻民族大舉進佔歐洲之後,有兩百多年的時間,整的歐洲陷入短暫的黑暗時代(Dark Ages)(註八十三)。
__然而雖然這段期間歐洲文明沒有明顯的進步,但還是有學者願意花一輩子的時間,去收集當代所僅剩保留的音樂文獻,而這也影響中世紀時期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教會對音樂的看法;尤其是羅馬教宗(Papa)(註二十五)聖‧奧古斯丁(St. Augustine)(註八十三)對音樂提出有關跟哲學相關的看法,而這些看法也影響兩位中世紀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著名學者—分別是西元五世紀時期的卡派拉(Martianus Capella)(註八十五),以及西元六世紀時期的波依提烏(Boethius)(註八十六)。
__卡派拉(Martianus Capella)(註八十五)在他所著的百科全書—語言學與商神的婚姻(De nuptiis Philologiae et Mercurii)當中,提出七大項目,這七項分別是語言、邏輯、修辭、幾何、算數、天文和音樂,其中前三項被當時學者看成「三藝」(後來多加幾何,變成「四藝」。),而這七大項目後來也影響波依提烏(Boethius)(註八十六)對世界的看法。
__而波依提烏(Boethius)(註八十六)是中世紀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音樂理論當中,最具有權威與影響力的人。在他年輕的時候(也就是西元六世紀)寫了音樂基本原理(Di institutione musica),簡述了音樂的概要。同時他也提出人們學習知識時,所必須要學的四門學科—天文、數學、幾何、音樂。並且他認為這四個科目是人們想成為哲學家的入門管道。
__另外在波依提烏(Boethius)(註八十六)所收集的希臘論文手抄本裡,他也陳述了尼可馬庫斯(Nicomachus)(註八十七)的理論,認為萬事萬物都跟宇宙秩序脫不了關係,這也影響他對音樂的看法,認為音樂與宇宙秩序有非常大,甚至不可切割的關連。
__雖然後人在研究在中世紀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學者當中,對於波依提烏(Boethius)(註八十五)的理論還不是非常瞭解,但可以確認的是,他的理論是依據在古希臘時期(Ancient Greece)(註十二)學者所提出的論點,特別是畢達哥拉斯(Pythagoras)(註四十八)、歐幾里德(Euclid)(註八十八)和亞里斯多申努斯(Aristoxenus)(註六十四)。
__儘管波依提烏(Boethius)(註八十六)的理論在現代學者的觀點,依然有許多矛盾與錯誤的地方,但他所提出的理論(特別是音樂方面),卻深深烙印在中世紀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的知識份子,而這也讓中世紀(Middle Ages)(註四十五)基督教會(Catholic Church)(註七十八)對音樂的看法,也產生很大的影響力。
本篇重點:
1.西元第五世紀,古羅馬帝國(Roman Empire)日漸凋落,並且分裂為東西兩國,而西羅馬帝國〈Western Roman Empire〉因蠻族入侵在西元476年被消滅,同時也被分裂為許多小國家,從此歐洲進入中世紀時期(Middle Ages)。
2.當歐洲進入中世紀時期(Middle Ages),基督教會(Catholic Church)掌握宗教和政治實權,並且開始大力提倡基督教(Christianity),讓大量民眾接觸基督教信仰。
3.因當時基督教會(Catholic Church)的影響,再加上外來文化鮮少進入,以致於歐洲人民的思想呈現封閉狀態。
4.此時歐洲基督教會(Catholic Church)對音樂的看法,認為宗教音樂才是上帝(God)之聲,民間世俗音樂則是「靡靡之音」。
5.歐洲中世紀(Middle Ages)重要的思想家之一—羅馬教宗(Papa)聖‧奧古斯丁(St. Augustine)對音樂提出跟哲學相關的看法,而這些看法也影響兩位中世紀著名學者—卡派拉(Martianus Capella)和波依提烏(Boethius)。
6.波依提烏(Boethius)對於宇宙與萬事萬物之間的和諧理論,主要是受到古希臘時代(Ancient Greece)學者—畢達哥拉斯(Pythagoras)、歐幾里德(Euclid)和亞里斯多申努斯(Aristoxenus)等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