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軒瑞(Arithen Jacks Zhang)


4. 美國崛起時期的音樂發展


╴╴從西元1880年開始,至西元1940年為止,美國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爭,也度過了人心惶惶的經濟恐慌,並且美國在這些動亂當中一步步茁壯崛起;而這段時期美國音樂,也由於當地各民族音樂的融合下,產生了屬於美國的新音樂。


╴╴從西元1880年始,美國在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受到黑人靈歌(Spiritual music)(註六)和西洋傳統音樂的影響,發展出四種音樂型態,分別是:
(一)散拍音樂(Ragtime):
╴╴散拍音樂(Ragtime)是美國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當中,第一次影響全美國的音樂形式。它盛行於西元1890年代,第一次世界大戰〈World War I〉(註十六)結束,因爵士音樂(Jazz)的興起而被替代。


╴╴此音樂是從美國紐奧良(New Orleans)(註十七)所引起,原因在於當地置入許多黑人作為奴隸販售,這些黑人為了要對美國不公平待遇而忍耐過活,特別轉而向音樂來抒發,而到了西元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(American Civil War)(註十八)結束後,這些音樂一部分轉型成散拍音樂(Ragtime),並在當地酒吧興盛起來。


╴╴散拍音樂(Ragtime)最大特點是複雜的切分音節奏〈Syncopation〉〈註十九〉,有時甚至會有跨小節的切分音節奏〈Syncopation〉〈註十九〉,使固定的音樂律動出現臨時的轉變,外加曲式由三四個不同的段落所組成,因此散拍音樂(Ragtime)常帶有即興的味道,讓觀眾對此音樂有臨場反應的氣氛。而此音樂的特點後來也影響部份作曲家的風格,也是這群作曲家也寫了一些具有散拍音樂(Ragtime)曲風的音樂作品。


╴╴下圖為散拍音樂(Ragtime)型態的曲子:



(二)藍調音樂(Blues):
╴╴藍調音樂(Blues)起源於美國南部,在西元1870年就開始產生,有學者考據,藍調音樂(Blues)與某些非洲北方的民族音樂甚為接近。而比較正確的說法是許多非洲黑人被白人抓來美洲作奴隸,他們就藉著工作或閒暇時間以歌唱來減輕肉體與心靈的苦痛。因此藍調音樂(Blues)原意指涉憂鬱音樂的意思。


╴╴由於藍調音樂(Blues)起源於民間最底層、最痛苦,且被剝削的階層人士所演唱,所以曲式也相對的生活化、具體化,而藍調音樂(Blues)因起源於非洲,流傳至美國後為了配合西洋音樂的特性,因此轉化了原屬非洲音樂的特點,特別是音階(Musical scale)(註二十)上有別於一般傳統的西洋的音階(Musical scale)(註二十),此下圖是藍調音樂(Blues)常用的音階(Musical scale)(註二十):



╴╴我們可以從這個音階(Musical scale)(註二十)得知藍調音樂(Blues)在第三音─Mi音和第七音─Si音都各降了一個半音(Semitone)(註二十一),而第五音─So音不但保留,而且也增加一個降So音,所以藍調音樂(Blues)搭配起和弦(chord)(註二十二)也就非常多變,以至於人們聽起藍調音樂(Blues)會覺得有點不同於一般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模式。


╴╴不過就因為藍調音樂(Blues)有如此多變的特性,因此後來有人把它和散拍音樂(Ragtime),創造出新型的音樂─爵士音樂(Jazz)。


╴╴下圖為藍調音樂(Blues)型態的曲子:



(三)爵士音樂(Jazz):
╴╴爵士音樂(Jazz)算是散拍音樂(Ragtime)與藍調音樂(Blues)的混合類型,也是起源於紐奧良(New Orleans)(註十七),其英文字─Jazz的說法來源也是眾說紛紜,不過一般認為跟當時酒館的性交易有極大相關。然而無論爵士音樂(Jazz)的來源是哪裡,它脫離不了即興演奏的特性,以及獨創的音樂演奏型態。


╴╴然因為爵士音樂(Jazz)也和藍調音樂(Blues)一樣,也是起源於美國黑人最低階層的人們所演奏,因此它長期遭受高階知識份子的輕視,不過如果探討它的曲式法則,可以看出它對於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有多大的影響。


╴╴而一般爵士音樂(Jazz)的曲式依照時間來講可歸納為下列模式:前奏〈Intro〉→主題旋律〈Head,可能會重複個一兩次。〉→發展部分〈Solo Section〉→主題旋律再次反覆〈Head Out〉→結尾片段〈Coda〉。在「發展部分」〈Solos Section〉的部分,雖然獨奏者輪流做即興演奏,但節奏(Rhythm)〈註二十三〉還是保持和主題旋律〈Head〉一樣的和弦(chord)(註二十二)進行,每配合一次主題旋律〈Head〉的和弦(chord)(註二十二)進行來做發揮時,我們稱它「合聲」〈A Chorus〉,而每個獨奏者可能會做數次「合聲」,因此爵士音樂(Jazz)的重點也就在於「發展部分」〈Solos Section〉的進行。


╴╴而由於爵士音樂(Jazz)是如此多變且有趣,也讓一般平民百姓很輕易上手它的音樂風格,因此也就產下許多知名的爵士音樂(Jazz)演奏家,其中以兩位爵士音樂(Jazz)的音樂人士─路易斯‧阿姆斯壯〈Louis Armstrong〉〈註二十四〉及艾靈頓公爵〈Edward Kennedy "Duke" Ellington〉〈註二十五〉為爵士音樂(Jazz)的佼佼者,甚至影響了往後美國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的進展。


╴╴下圖為爵士音樂(Jazz)型態的曲子:



(四)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:
╴╴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和藍調音樂(Blues)一樣,都是起源於美國南部,只是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是由白人所創立的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,其始源可追朔於西元十九世紀移民者在美國荒野開墾時,其開墾者為了解愁一天的煩惱,就會相聚在酒吧吹唱小曲,而這種小曲後來搭配起簡單器樂後,就成為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。


╴╴而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真正崛起的時間是西元1920年代,這時有許多白人歌手在酒吧與夜總會開唱後,吸引許多底下階層聽眾的喜愛,因此有些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的歌曲作品和爵士音樂(Jazz)一樣,紅遍美國各地城市和鄉村。


╴╴而後來有些作曲者把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的元素和爵士音樂(Jazz)的元素融合在一起,在西元1950年開創新的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─搖滾音樂〈Rock music〉(註二十六)後,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則淡然退出音樂舞台,不過現在美國各地依舊有不少歌手演唱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。


╴╴下圖為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型態的曲子:



╴╴而在這段美國崛起的時間內,美國無論是在正統音樂或是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上,都產生出許多位音樂方面的作曲奇才,尤其是艾伍士(Charles Edward Ives)和蓋希文(George Gershwin)分別是美國這兩纇音樂的代表人物。


艾伍士(Charles Edward Ives,西元1874年─西元1954年。):
╴╴當歐洲於西元1890年正處於後調性音樂(Post-tonality music)(註二十七)當道的時候,遠在天邊的美國也出現一位創作後調性音樂(Post-tonality music)(註二十七)的作曲家,那就是美國音樂鬼才─艾伍士(Charles Edward Ives)。


╴╴艾伍士(Charles Edward Ives)生於美國東北方康乃狄克州(State of Connecticut)(註二十八)當中一個小鄉鎮,其父親本身是該鎮軍樂團的團長,因喜愛玩音樂方面的實驗遊戲,因此艾伍士(Charles Edward Ives)從小也和父親一起玩各式各樣的音樂實驗遊戲。而因為長年浸泡於這樣的音樂遊戲,也使他對音樂的品味也異於常人,當一般人對於五音不全的音樂感到刺耳時,對他而言卻彷彿欣賞一首天籟之音,這也讓他往後作曲有異想不到的效果。


╴╴而艾伍士(Charles Edward Ives)在西元1898年完成於耶魯大學〈Yale University〉(註二十九)的音樂課程後,便和朋友一起合資保險事業,並且在閒暇時投入作曲,而他作曲時有一大特點,那就是不停的修改和刪掉,再加上他當時使用複調性音樂〈Polytonality〉(註三十),甚至連歐洲作曲家才剛起步嘗試的無調性音樂(Atonality)(註三十一),他的作品在他在事時都鮮少演出過,即使到現在他的音樂被音樂學者重視,也因為音樂不受世人討喜而常被大眾忽視;不過艾伍士(Charles Edward Ives)對美國音樂還是有貢獻,起碼他讓當時的美國音樂水準能領先歐洲音樂水準,而不被當時歐洲人視為音樂文化弱勢的地區。


╴╴以下是艾伍士(Charles Edward Ives)創作的音樂作品之一:


蓋希文(George Gershwin,西元1898年─西元1937年。):
╴╴如果艾伍士(Charles Edward Ives)是美國這時期正統音樂的代表人物,那麼蓋希文(George Gershwin)就是美國這時期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的代表人物;蓋希文(George Gershwin)生於美國紐約,從小就是「調皮鬼」代表,調皮的程度讓所有教過他的老師都受不了。後來在一次機運下,聽到街上播放一首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作品,促進他開始自我寫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,而後到一家唱片公司販售自己所寫的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作品,才讓世人知道他的作曲天賦。


╴╴但真正讓蓋希文(George Gershwin)成為知名音樂作曲家,卻是一場意外的巧合,在西元1924年初的某日早晨,蓋希文(George Gershwin)突然看到報紙上宣稱他將在一個月後發表新作。此時他似乎還搞不清狀況的時侯,爵士音樂(Jazz)音樂家懷特曼(Paul Whiteman)(註三十二)才來通知他有此事發生,蓋希文(George Gershwin)急急忙忙的在三週內完成了「藍色狂想曲」(Rhapsody in Blue)的部份,但由於他當時對作曲技法並不完全熟悉,所以管弦樂(Orchestra)(註三十三)部分是好朋友在開演前兩天才完成,而首演當天的聽眾名家如雲,有許多著名的作曲家也濱臨欣賞,所幸這部作品是一首不朽佳作,讓當時的觀眾總算聽出這首融合傳統和現在的美國新音樂。


╴╴以下是蓋希文(George Gershwin)所寫的「藍色狂想曲」(Rhapsody in Blue):



╴╴而後蓋希文(George Gershwin)也利用爵士音樂(Jazz)的特點,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經典音樂之作,同時也在音樂劇(Musical theater)(註三十四)界寫出不少佳作,可惜在三十七歲那年因病過世後,只留下部分經典作品,讓美國人能永遠懷念他的音樂。


╴╴而美國也在這段擴展勢力的時期當中積極展現自己的音樂,才能在西元1940年以後於美國稱霸世界的時期〈註二十六〉,正式把自己的音樂帶入世界各地。


本篇重點:
1.從西元1880年始,美國在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受到黑人靈歌(Spiritual music)和西洋傳統音樂的影響,發展出四種音樂型態,分別是:
(一)散拍音樂(Ragtime)。   
(二)藍調音樂(Blues)。
(三)爵士音樂(Jazz)。
(四)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。


2.散拍音樂(Ragtime)是從美國紐奧良(New Orleans)所引起,其最大特點是複雜的切分音節奏〈Syncopation〉,有時甚至會有跨小節的切分音節奏〈Syncopation〉,使固定的音樂律動出現臨時的轉變,外加曲式由三四個不同的段落所組成,因此散拍音樂(Ragtime)常帶有即興的味道,讓觀眾對此音樂有臨場反應的氣氛。而此音樂的特點後來也影響部份作曲家的風格,也是這群作曲家也寫了一些具有散拍音樂(Ragtime)曲風的音樂作品。


3.藍調音樂(Blues)起源於美國南部,在西元1870年就開始產生,由於藍調音樂(Blues)起源於民間最底層、最痛苦,且被剝削的階層人士所演唱,所以曲式也相對的生活化、具體化,而藍調音樂(Blues)的特性在於轉化了原屬非洲音樂的特點,特別是音階(Musical scale)上其第三音─Mi音和第七音─Si音都各降了一個半音(Semitone),而第五音─So音不但保留,而且也增加一個降So音,所以藍調音樂(Blues)搭配起和弦(chord)也就非常多變,以至於人們聽起藍調音樂(Blues)會覺得有點不同於一般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模式。


4.爵士音樂(Jazz)的曲式依照時間一般可歸納為下列模式:前奏〈Intro〉→主題旋律〈Head,可能會重複個一兩次。〉→發展部分〈Solo Section〉→主題旋律再次反覆〈Head Out〉→結尾片段〈Coda〉。在「發展部分」〈Solos Section〉的部分,雖然獨奏者輪流做即興演奏,但節奏(Rhythm)還是保持和主題旋律〈Head〉一樣的和弦(chord)進行,每配合一次主題旋律〈Head〉的和弦(chord)進行來做發揮時,我們稱它「合聲」〈A Chorus〉,而每個獨奏者可能會做數次「合聲」,因此爵士音樂(Jazz)的重點也就在於「發展部分」〈Solos Section〉的進行。而由於爵士音樂(Jazz)是如此多變且有趣,也讓一般平民百姓很輕易上手它的音樂風格,因此也就產下許多知名的爵士音樂(Jazz)演奏家,其中以兩位爵士音樂(Jazz)的音樂人士─路易斯‧阿姆斯壯〈Louis Armstrong〉及艾靈頓公爵〈Edward Kennedy "Duke" Ellington〉為爵士音樂(Jazz)的佼佼者,甚至影響了往後美國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的進展。


5.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和藍調音樂(Blues)一樣,都是起源於美國南部,只是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是由白人所創立的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,其始源可追朔於西元十九世紀移民者在美國荒野開墾時,其開墾者為了解愁一天的煩惱,就會相聚在酒吧吹唱小曲,而這種小曲後來搭配起簡單器樂後,就成為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。而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真正崛起的時間是西元1920年代,這時有許多白人歌手在酒吧與夜總會開唱後,吸引許多底下階層聽眾的喜愛,因此有些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的歌曲作品和爵士音樂(Jazz)一樣,紅遍美國各地城市和鄉村。後來有些作曲者把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的元素和爵士音樂(Jazz)的元素融合在一起,在西元1950年開創新的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─搖滾音樂〈Rock music〉後,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則淡然退出音樂舞台,不過現在美國各地依舊有不少歌手演唱鄉村音樂(Country music)。


6.在美國崛起的這段時間內,美國無論是在正統音樂或是流行音樂(Popular Music)上,都產生出許多位音樂方面的作曲奇才,尤其是艾伍士(Charles Edward Ives)和蓋希文(George Gershwin)分別是美國這兩纇音樂的代表人物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rithen 的頭像
    Arithen

    Arithen音樂天地

    Arit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