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張軒瑞(Arithen Jacks Zhang)


附註一:「第士坎特型式」(Discant style)在「花彩奧干農」(florid organum)所用的節奏(Rhythm)類型。


__在中世紀晚期(The late Middle Ages)(註一)的歐洲音樂方面,原本毫無節奏(Rhythm)(註十六)規則可尋的「花彩奧干農」(florid organum),在西元十三世紀時由法國「聖母院學派」(The Notre Dame School)(註三十八)作曲家開始制訂規則,讓「花彩奧干農」(florid organum)能有正確性和統一性。而當時為了配合教會(Catholic Church)(註四)的喜愛,特別引用基督教(Christianity)(註三十六)三位一體(trinitas)(註三十七)的傳說,創立六組以三拍子為結構的節奏模組(rhythmic modes),並在西元1250年以後作為「花彩奧干農」(florid organum)的標準模式。


__這六組節奏模組(rhythmic modes)分別是:



__上述六組節奏模組(rhythmic modes)是現代學者以3/8拍和6/8拍來設定的,如果換算成3/4拍的話,分別是:



__因此如果套上這六組節奏模組(rhythmic modes),其所寫出來的「花彩奧干農」(florid organum)如下:


(一)以3/4拍為主的模式:



(二)以3/8拍為主的模式:



__上述是當時「聖母院學派」(The Notre Dame School)(註三十八)作曲家所寫得「花彩奧干農」(florid organum),由於具有上述所講的規則設定,因此這種設定被稱做「第士坎特型式」(Discant style),而當中最有名的「聖母院學派」(The Notre Dame School)(註三十八)作曲家,就是在法國巴黎聖母院(Notre Dame)(註十七)工作的音樂家—列歐寧(Leonin,西元1159—西元1201年。)和培羅定(Perotin,西元1170年—西元1236年。)(註三十九)。


本篇重點:
1.在中世紀晚期(The late Middle Ages),原本毫無節奏(Rhythm)規則可尋的「花彩奧干農」(florid organum),在西元十三世紀時由法國「聖母院學派」(The Notre Dame School)作曲家開始制訂規則,引用基督教(Christianity)三位一體(trinitas)的傳說,創立六組以三拍子為結構的節奏模組(rhythmic modes)。


2.而經由固定的節奏(Rhythm)所組成的「花彩奧干農」(florid organum)形式,被稱為「第士坎特型式」(Discant style)。


3.「聖母院學派」(The Notre Dame School)作曲家當中,最有名的是列歐寧(Leonin)和培羅定(Perotin)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rithen 的頭像
    Arithen

    Arithen音樂天地

    Arit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